要我说,那些在公厕拉屎不冲的,都该把屎给吃了。
这没什么。针对未解之谜「为什么有人不冲厕所?」,吃屎是通行的参考答案。
在公厕受害者心中,吃屎是对不冲厕所之人的基本诉求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互联网泄愤就像事后烟,激情过后是空虚与无奈。真正的狠人选择付诸行动,他明白自己再狠,也狠不过白天在公厕拉下裤链时,低头看到的那坨翔。
与其在背后辱骂不冲厕所的犯罪分子,不如开诚布公,为他们留下一盏指路明灯。
如果不在外面上大号,可能会觉得人要以和为贵,叫人吃翔太偏激。然而主和派不知道的是:每一天,这世上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公厕攻击。
运气好的时候,只是看到前人在坑壁留下的一丝痕迹。更多时候,看到的场景无异于开门撞见鬼。
没有一个人会让那些恐怖景象进入自己的手机里。如果一定需要图片来酝酿情绪,可以去看看《大便超人》,把靶子当成蹲坑,并想象自己蹲在上面卸货的情形。
我的朋友小黄告诉我,他现在出门前都会在家上好大号,绝不踏足公厕隔间,因为他不想如厕时看到别人的翔。
「不知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。人不仅要拉屎,更要明白一坑不容二屎。」
现在,公厕标语的新气象,是\"让人吃屎\"。
图源自小红书@小王起床了吗
不同于粤语里张嘴就来的「食屎啦你」,这些标语通常充满了狂暴又真挚的情感,纸短情长,写标语的还会附上免费餐具。
图源自小红书@RR
一张手写标语,一份叫外卖时多要的餐具,构成了一道全新的公厕风景线。
文字不能刺伤犯罪分子,但餐具也许可以唤起他们的良知,毕竟民以食为天。
图源自小红书@Senvenia
在这些标语的字里行间,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愤怒。
脾气爆的从不拐弯抹角,文字中会穿插着辱骂。
图源自豆瓣@巧克力
精通语言艺术的,写出来的乍一看像不知所云,实际上又什么都说了。
无论表达直率还是委婉,每个标语传达的主题都是「吃屎吧你」。
尽管犯罪分子在作案之后逃之夭夭,可能再也不会光顾这个坑位,一张带勺子的告示只是朝着过去狠狠地挥出了一拳。
但同时也给了未来一拳。从今往后,每个在此地长蹲卸货后不按冲水键的人,抬头都会迎接一个哲学性问题:
「你是狗吗?」
图源自豆瓣@巧克力
来自广州某大学的小聪,前不久也在大学图书馆二楼的带门隔间,贴上了带叉子的告示。他说他真心希望不冲厕所的能去吃翔。
据说他在图书馆急屎时找到了唯一有门的坑位,打开门的时候,却怀疑自己去到了女娲造人的遗址。
图源自小红书@是小芹啊
在长沙工作的小仙回忆,那天她本想进行一番带薪小解,结果推开门发现用开塞露的领导把厕所喷射得翔流成河。
「有的人淡如菊,有的人却像是把菊永远留在了这里。」
今天她离职正好满一年,但她永远无法忘记那天,至今她还想把对方的脸按进那湾土黄色的浅滩。
图源自小红书@jessie
人踏入厕所可以有一万个理由,但开门看到一坨翔的理由只有一个:只因他来过,他走了,却没完全走。
有些人本来只是想在写字楼带薪拉个屎,却没想到机关算尽,还是落入了资本主义的陷阱,领着一份工的钱,还兼职保洁员的工作。
推开隔间门之前,最想做的事是痛快地一泻千里,但推开门之后,他们会重新思考“生存还是毁灭”的哈姆雷特之问,然后怀着求生欲离开厕所。
图源自小红书@十点半就睡觉
一位贴「吃屎」标语的网友说,她从未想过伤害任何人。如果只是一个厕所,她大可以换一间。
但推开一扇又一扇门,她像在教学楼的公厕里表演《开端》,她不知道这场噩梦的尽头是大盆蘸酱,还是土黄色颜料打翻现场,还是泥石流,又或者是一块烂泥塘、巫婆沼泽、炮弹炸过的废墟地。
每一个厕所的隔间都是一个盲盒。贴完标语离开的时候,她明白自己想要的那款,是隐藏款。
逼人吃屎是侮辱罪,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原则上,这和「吃屎」标语毫无关系。冲水吃掉二选一,谈不上强迫。
只不过在实际情境中不见得很好界定。因为不吃的大前提是冲水,对于厕后永不冲的犯罪分子而言,让他们冲水,可能无异于叫他们吃屎。
然而,当压抑不住的便意上涌时,摩西分红海的故事即将在后庭讲述,面对一个恶臭粪坑,你我面临的不是有期徒刑,是死刑。
图源自小红书@禾叶灰
「吃屎」标语出现后,一些犯罪分子痛改前非。
「曾经我总要因为那些拉屎不冲的傻逼emo,现在我觉得好一些了。」
也有恼羞成怒,暴力撕掉标语的。
「无所谓,不过是加一双筷子的事。」
图源自小红书@pp_u2
人类为制裁「不冲厕所罪」想了许多办法,除了「吃屎」标语,在公厕隔间中盛行的还有诅咒文学、东八区先生吻刑。
图源自小红书@哦?他四哥?
归根结底,它们都是个别侠肝义胆的路人与公厕刺客的碰撞。
然而纵观公厕,有翔的蹲坑千千万,真正重拳出击的勇士,和光洁无瑕的蹲坑一样,都是少数。
茫茫人海中,更多的人暗自咒骂,为自己在公厕受到的攻击而痛苦,在互联网上无能狂怒地发问「他们为什么不冲厕所」。
这是个无解的问题,换言之,它是文明和野蛮在厕所里的一场战斗。
既然文明一定会给文明人套上枷锁,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」无法洗刷恶臭粪坑,那就放弃奏响文明旋律。
图源自小红书@小王起床了吗
与其揣摩罪犯的道德观, 不如打造一套公厕文明。
人拉屎,必冲水。不冲水,就吃屎。天经地义。
图源自小红书@橙子的日常
有时候,当你挺身而出,贴出一张「吃屎」告示,向犯罪分子宣战时,你并不是孤单一个人。
文明的建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。你开了一个好头,就会有更多人会去添砖加瓦。
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,量变引起质变。当餐具提供服务达到饱和,其他人就会另辟蹊径,促进服务链条完善,比如蘸酱、餐巾纸、打包袋。
图源自小红书@橙子的日常
后来,我从小聪那里得到消息,贴了标语的隔间被打扫干净后,那副餐具一直守护着那个蹲坑。
但别的地方还是有人拉翔不冲,他准备去教学楼厕所也贴几张,镇一下不干净的东西。
我忍不住向他质疑——如果贴「吃屎」标语还会有人不冲,那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义?
他回了一条微信,看完我深感惭愧。
他说的是:「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,只要功夫深,烂人总会把屎吞。」
图片来自网络
有味道了...坚持到这的点个赞↘↘↘